好文好圖用作善意分享。如有侵權煩請告知必當刪除。連絡電郵: geegeelooloo@gmail.com

7/3/14

我們有多久不寫字 (陶雪提供) (07/03/14)

來源: 中國青年報

    最近一段時間,主打漢字聽寫的節目《漢字英雄》和《中國漢字聽寫大會》, 驚艷電視熒屏。尤其央視科教頻道制作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首播之後一夜爆紅,不僅超越《中國好聲音》、《快樂大本營》等大熱綜藝節目,登頂微博熱門話 題榜,還從央視十套“逆襲”進駐央視一套播出。兩檔漢字聽寫類節目走紅,讓不少選手和觀眾驚呼已“不會寫字”,也再次激起人們對漢字文化傳承的憂慮。
 


  身處鍵盤時代,我們應該都有過“提筆忘字” 的經歷,但這種尷尬從來沒有呈現得如此直觀。在《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首播時,隨機從現場觀眾中選取的“成人體驗團”,在聽寫“貔貅”“攥拳頭”“甕中捉 鱉”等詞語時頻頻出錯,只有30%的人正確寫出了“癩蛤蟆”一詞,“熨帖”二字僅有10%的正確率;而在河南衛視《漢字英雄》中,脫臼的“臼”千人知曉率 僅為23.9%,舂米的“舂”僅為20%。

  這兩檔節目,讓“漢字危機”成為一個令人非常不安的話題。時間退回到幾年前,人們憂心的問題還只是“能寫一手好字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可如今的 形勢已然更加嚴峻,因為越來越多的青年人和中年人都已退化為名副其實的“失寫一族”——2013年零點指標數據顯示,有超過九成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曾“提筆 忘字”。不僅如此,網絡時代漢語使用不規范的現象,也已經成為一個突出問題。

  從表面上看,人們的漢字書寫能力普遍退化,是源于鍵盤輸入方式對手寫傳統的衝擊;但從深層次分析,將“漢字危機”完全歸罪于電腦技術並不合適。 從最初的刀筆,到後來的軟筆、硬筆以及如今的“機筆”,這種書寫工具的進化是不可逆的,總體來說也是有利于文明的記錄與傳承的。漢字書寫之所以表現出更明 顯的危機,最關鍵的原因還是在于我們已逐漸喪失了對漢字文化的敬畏之心。



  一方面,在浮躁心態之下,人們對漢字書寫的態度已相當草率,很多不規范甚至錯誤的書寫,最終都慢慢地“積非成是”,成為一種新的習慣;另一方 面,我們總覺得漢字讀寫是基本技能,根本無需投入太多時間和精力去學習,這種認知偏差導致很多人都沒有練就過硬的漢字書寫基本功。少了一份對漢字書寫應有 的珍視,少了一份對傳統文化應有的敬重,“漢字危機”遲早會成為一個問題。

  漢字聽寫節目爆紅,似乎讓一些人看到了突破“漢字危機”的路徑。但無需強調的是,僅靠一兩檔電視節目,無法逆轉書寫能力退化的現狀。我很認同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總導演關正文的看法,他認為這檔節目的本意只是通過遊戲的形式提醒大家重溫漢字的美好。很顯然,要真正破解“提筆忘字”的尷尬,最根 本的解決之道在于,我們應帶著敬畏心重新發現漢字之美,重拾書寫的樂趣。
 


  每一個漢字都烙印著獨特的文化印記,都鐫刻著華夏文明的共同記憶,如果遠離了書寫,我們失去的將不只是一項技能,更將是一種接觸中華文化核心的 重要方式。重塑對漢字書寫的敬畏心,不妨從三個方面努力:其一,營造一個正確和熟練使用漢語的氛圍,尤其加強漢字文化傳承在學校教育中的比重;其二,每個 人在享受鍵盤輸入的便捷之時,能夠有意識地通過多讀多寫來領略漢字之美;其三,漢字文化的開發和普及,可以多以聽寫節目這種時尚的、多元的方式呈現。

  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它不僅是一套用于交流和記載的符號體係,更承載著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和文化內涵。漢字書寫能力退化,漢字之美變得黯淡,是一個讓人遺憾的現象。破解這種“漢字危機”,需要有《漢字英雄》、《漢字聽寫大會》這樣的突圍和嘗試,更需要我們每個人都重拾敬畏之心,在一撇一捺的書寫中感受和傳承漢字文化。

1 comment: